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每周一星】应诺:南征北战,笃行致新的青年先锋

发布日期:2024-10-29 信息来源:第五工程公司 作者:杨阳、王琢琳 字号:[ ] 分享

编者按:步履铿锵,行胜于言。入职公司12年,他先后参与建设了抚顺海赋外滩、深圳地铁7号线、三亚天涯度假村、江苏宿迁港、激光智造小镇、北京院17号楼、水电总院办公楼、大兴“双碳”产业创新基地等多个重点工程。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优秀的业务技能,在团队中成为一个榜样,并为公司的装饰装修业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就是第五工程公司大兴“双碳”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应诺。

不甘平凡 砥砺奋进的“逐梦人”

2012年,应诺带着大学毕业生的激情,加入了抚顺海赋项目的建设团队,担任见习技术员。初入职场,懵懂青涩的他以为技术工作是坐在干净温暖的办公室里与图纸、规范这些纸质文件打交道,但现实却给了他一个截然不同的体验。

“抚顺的冬天极其寒冷,室外是冰天雪地,室内也冷得像冰窖,我们的手常常冻得失去知觉。”应诺回忆道,尽管环境艰苦,但团队的建设热情却丝毫不减。

为了快速融入团队,应诺将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白天,他跑现场、盯施工,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夜晚,他在办公室研究图纸,一边做资料,一边啃下一本本“生硬”的技术规范。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向领导、同事还是工人请教,直到彻底理解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他逐渐成长为施工现场的技术骨干,为项目的顺利完成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013年,应诺响应公司的号召,从辽宁抚顺跨越2800多公里,前往深圳参与地铁七号线7307-2标项目建设。那一年,深圳遭遇了号称“2013最强台风”的“天兔”,给项目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台风过后,施工现场几十万方泥浆覆盖,急需清理。

在风雨平息之后,烈日的炙烤又成为新的考验。为了抢回工期,项目团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应诺在现场连续奋战,实地勘察,测量泥浆深度,对比处理方案,最终制定了一套有效的沉淀、泵送和化学固化方案。在确认方案的可行性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指挥设备运作,日夜坚守在现场,常常顾不上吃饭。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天,几十万方泥浆被成功清理,为推进项目建设扫清了障碍。

吹过粗粝的北风,淋过连绵的梅雨,在抚顺肃杀的冷冬和深圳湿热的苦夏中,应诺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不仅在个人成长上有所思考,更在团队协作、资源管理、时间控制等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段“南征北战”的经历,让他对工程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精雕细琢 协同作战的“先锋兵”

2020年,公司成功中标了国网新源建设物资有限公司办公楼、北京院17号楼、水电总院办公楼三个装修改造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北京的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严格的管理要求,这无疑增加了项目的复杂程度,尤其是在外部沟通和协调方面。

尽管这是应诺首次涉足装饰装修领域,但他没有退缩,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三个重点项目的项目经理职责。同时管理三个项目,就像同时驾驭三驾马车,其挑战性可想而知。应诺投入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交出让业主满意的“答卷”。

在应对业主多样化且严格的需要时,应诺不仅抓紧施工进度,还积极与各区域的职能监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协调联系机制。他定期汇报项目进展、环保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他频繁参加各种专项会议,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推动设计与施工的无缝对接。在三年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诺凭借出色的沟通技巧、果断的决策力和强烈的责任心,在各方之间建立了坚实的桥梁,确保项目稳步向前推进。

在应诺看来,工程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竞赛,更是匠心精神的体现。为了让旧建筑外装饰出“新”,内部精装修出“精”,他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并应用新技术。

在内墙饰面施工中,应诺带领项目团队创新性采用了打磨和喷涂一体化的机器人施工,显著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应诺带领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的优势,使得大部分工作面一次成型,水平度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极大提升了大面积混凝土整平施工效率。面对那些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他耐心地解释:“这是智慧工地的发展趋势,我们不仅要跟上,还要引领。”

2021年,北京院院区17号楼改造装修项目团队荣获第三届“共创杯”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特等奖。同年和2023年,应诺带领的项目团队被授予“北京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称号,这是对他和团队在安全生产方面优异表现的认可。

实干担当 创新引领的“开拓者”

在应诺看来,施工现场就是市场的前沿。他以高效、及时、准确的工作态度,跟踪北方区域总部的项目信息,并及时反馈项目进展,协助公司成功承接了大兴“双碳”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和北京院综合楼项目,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一步。

2023年,应诺被任命为大兴“双碳”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的项目经理。他坚定地表示:“这个项目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展示公司建造实力和匠心精神的绝佳机会。” 在安全质量专题会议上,他不断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为“优质履约,技术始终是先决条件。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他带领项目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力度,利用BIM模型进行机电管线模型的碰撞检查,并通过轻量化平台进行可视化交底,为项目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应诺还时常钻研图纸和方案,对每一条管线进行实地测量和比对。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偏差,他都要追根溯源,找出问题的根源。他在现场经常强调施工规范的重要性:“每一条管线的位置、走向和标高都关乎着整个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

项目建设是一项庞大艰巨的任务,需要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团队来完成。在应诺和项目团队的精心策划和科学组织下,从项目破土开工到公寓楼结构封顶、再到主体结构验收顺利通过,仅仅用了180天,比原计划提前15天完成了重要节点任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应诺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将继续秉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匠魂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匠心,在建设美丽祖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