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星】梁洪岗:以实干担当,淬炼海外“星光”

发布日期:2025-08-11 信息来源:国际工程公司 作者:郑创业 字号:[ ]

编者按:从非洲高原到中东荒漠,从青年技术员到项目经理,二十余载扎根一线的岁月里,他以坚守为笔、奋斗为墨、奉献为魂,写下一位央企建设者的精彩答卷。他始终初心如磐,带着“干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育一批人才”的信念,亲历并见证着中国工程人走向世界的坚实足迹。他就是中国电建伊拉克示范学校(济加尔省)项目经理——梁洪岗。

127公里道路上的青春淬炼

2004年9月,刚走出校门的梁洪岗背上行囊,带着青涩与热忱奔赴埃塞俄比亚,投身NM127道路项目。这里的挑战远超想象:白天烈日炙烤着大地,沙尘裹着热浪扑面而来;夜晚气温骤降,寒意刺骨。更让人揪心的是,营地周边肆虐的疟疾让不少同事病倒,高烧不退。

彼时正值127公里主干道施工关键期,项目团队顶着疟疾困扰,日均作业超14小时。梁洪岗把帐篷扎在工地旁,白天穿梭在摊铺机组间核对技术参数,夜晚就着煤油灯啃读规范条款,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标注。监理团队频繁更换,意味着标准要重新对接;语言不通,技术交底全靠手势比划。他揣着单词本追着当地工人请教,跟着收音机模仿发音,不到半年就突破语言关,连夜带着技术骨干研究方案,确保次日拿出整改计划。

最终,团队提前45天完成沥青摊铺,质量远超预期。“这是我们见过最扎实的道路工程。”业主代表在验收时动情地说。业主代表验收时的赞叹,不仅为公司赢得声誉,更成了在东非市场站稳脚跟的基石。这场硬仗里,梁洪岗褪去青涩,笔记本上那句“办法总比困难多”,成了他扎根一线的信念。

首郡工地上的标杆与传承

2011年,梁洪岗担任河北唐山首郡一期、二期项目技术总工。面对建筑面积大、图纸问题频发、混凝土浇筑难度高等挑战,他常对团队说:“技术是建筑的筋骨,现场是问题的答案。”深夜的工地、节假日的现场、酷暑中的作业面,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作为“梁洪岗青年突击队”队长,他既重“建楼”,更重“育人”,他以“政治建队、建楼育人”为宗旨,将党团员青年骨干凝聚成攻坚合力。图纸突变、工期吃紧时,他带着队员快速响应,啃下车库建设等关键节点。他力推模板工艺从木模升级为大钢模,面对“初期投入大”的质疑,他算清“周转快、精度高、省人工”的账:“这步棋必须走!”升级后,支模效率显著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平整度与精度成了标杆。他用投影教学、案例复盘强化质量意识,推动废料回收再利用,实现效益与环保双赢。

凭借这份实干,梁洪岗他连续两年获评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还拿下“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称号。这支队伍也成了项目中坚,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伊拉克荒漠里的希望之光

2022年,梁洪岗再挑重担,出任中国电建伊拉克示范学校(济加尔省)项目项目经理,带领团队挺进中东腹地。

项目推进中,梁洪岗以高度使命感与卓越领导力,交出亮眼答卷:坚持党建引领,推行“党员责任区+青年突击队”双机制,以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提升工程效率与质量;协调属地资源时,组织当地劳工技能培训,通过“一对一”师徒帮扶助力青年成长,累计提供超千个就业岗位,深化中伊技术与就业融合;牵头建成公司首个海外“职工之家”,为异国建设者筑就温暖港湾。这些扎实举措,成为央企践行社会责任、助力伊拉克教育复兴的生动注脚。

2025年4月下旬,106所学校全部移交,项目圆满收官。伊拉克总理苏达尼亲笔致函表扬,伊教育部及教育厅亦多次来函赞誉。自2023年起,项目连续在中国电建伊拉克示范学校项目群质量安全督查中名列前茅,还斩获北京市QC成果I类奖。一项项荣誉背后,是梁洪岗团队以“中国速度”彰显“中国智慧”、以“中国品质”践行“中国担当”的国际认可。

作为两河文明的发源地,伊拉克的教育事业在战火的疮痍后,终于迎来了重生的曙光。106所崭新的学校,不仅成为当地现代化校园的样板,更深深镌刻下中伊人民跨越国界的深厚情谊。

从2004年初踏国际工程舞台,到如今带领团队圆满交付伊拉克示范学校项目,梁洪岗始终以脚踏实地的韧劲勇挑重担。他用汗水浸润每一项成果,用智慧破解每一道难题,在无数次实践中淬炼成长,生动诠释着央企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公司里当之无愧的奋斗标杆。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