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星】薛忠孟:以 “多一点” 的坚守,淬成岗位上的 “不一般” | ||||
| ||||
编者按:从华中平原的城中村到南非大陆的抗旱渠,从初出茅庐的商务新人到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他用七年时光,在合同条款里筑牢成本防线,在跨项目奔波中诠释补位担当,在异国他乡的挑战里淬炼成长。“做的比别人多一点、想的比别人细一点”——这句朴素的信条,是他刻在平凡岗位上的奋斗注脚。他就是第四工程公司安哥拉库内内抗旱联营项目商务主任——薛忠孟。 在琐碎中扎根:把平凡事做进细节里 2018年盛夏,刚走出校园的薛忠孟走进濮阳县魏庄东街二期棚户改造项目办公室,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商务招标的流程、合同条款的细则、结算单上的数字、OA系统里的审批……繁杂的工作像一张网,瞬间将他裹住。 薛忠孟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碰壁”的模样。独立整理审批资料时,一个错填项让全团队跟着返工。傍晚的办公室里,他盯着那份被退回的表格,指尖捏得发白。“绝不能有第二次。”这句在心里反复念叨的话,成了他扎根的起点。 此后,办公室的灯常常为他亮到深夜。碎片时间里,薛忠孟抱着制度文件逐字啃,笔记本上爬满红笔注解。“这里的税率需核对最新政策”“结算单附件要包含三方签字”,字里行间都是对细节的较真。为摸清材料差价的规律,他跟着老师傅跑遍当地建材市场,三伏天里,三伏天里,衬衫湿了又干,手里的询价本却记得越来越密。哪家的钢筋性价比高、哪家的水泥运输更快,数据在一次次比对中愈发精准。 更让人记挂的,是薛忠孟连续四年的春节“守岁”。每当同事陆续返乡,他总会守到腊月二十九银行关门前最后一刻。对着考勤表核工资单,盯着系统付款进度条,手机里存着每个班组的联系方式,生怕哪个工人收不到钱着急。大年初七银行刚开门,他又准时坐在工位上,为节后复工的支付流程铺路。“工人师傅们一年到头不容易,钱到账了,年才过得踏实。”他总这么说。 2019年深秋,公司决定成立濮阳县分公司。从工商注册到税务登记,从银行开户到年报公示,薛忠孟化身“全能跑办员”。那段时间,他的电动车总穿梭在政务大厅与项目之间,背包里装着厚厚的资料。当崭新的营业执照递到他手里时,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笑纹里,那是对“担当”最生动的诠释。 在补位中淬炼:哪里需要就往哪里站 “项目需要,随时到。”这句话,薛忠孟不仅挂在嘴边,更刻在行动里。 2021年4月,许昌市委党校项目商务部人手吃紧,急需熟悉集采流程的人支援。接到电话时,他刚整理完当天的结算单,拎起早就备好的应急背包就上了路。 彼时,公司正推行集中采购平台三期上线,薛忠孟一下子面临“三线作战”。要啃下全新的系统操作,要赶在工期前完成混凝土等主材招标,还要同步搞定塔吊等周转材料采买,确保主体施工不断档。 系统界面生疏,他就对着操作手册逐条试;供应商信息杂乱,他逐家打电话对接,手把手教对方填信息,核对数据时连小数点都不放过;周转材料采买急,他白天跑市场比价,晚上在宿舍整理合同文本,终于赶在节点前扫清了设备进场障碍。 更重的担子还在后面。作为I8系统试点项目,大量历史数据需要补录。那段日子,薛忠孟马成了“白天商务员、晚上数据工”。白天处理招标、结算,夜里对着电脑钻研系统逻辑,逐条录入核验。连续几周的“白加黑”"后,当系统显示“数据核验通过”时,他趴在桌上就睡着了,胳膊下还压着没看完的报表。 这样的“补位”,对他来说是常态。 2022年11月,特殊时期的海南颜春岭填埋场项目冲刺年度指标,薛忠孟顶着各方压力,高效完成了5份专业分包、2份试验检测、3份劳务合同的谈判与签订,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2023年9月,周口南水北调净水厂项目工期告急, 他一个月内连轴转,协助完成管理策划、对上交底、建造合同等关键工作,让项目稳稳踩在计划轨道上。 每次支援结束,项目领导总说要好好感谢他,他却摆摆手。“项目顺了,比啥都强。”朴实的话里,藏着一个团队成员最本真的担当。 在拓荒中成长:把他乡当战场,把岗位当阵地 2023年10月,作为四公司首个海外项目的首批派驻人员,薛忠孟踏上了非洲安哥拉的土地。库内内抗旱联营项目刚起步,人手紧、任务重,他一人分饰多角。既要完善项目策划,又要管后勤、理劳资。 异国的挑战,比想象中更具体。语言不通,他手机里存着三个翻译软件,和供应商沟通时,一边举着实物图片,一边连说带比划,直到确认每个采购细节。信息匮乏,他就当起“市场侦察兵”,顶着烈日跑遍当地建材市场,记下商家地址、材料价格、物流规则,慢慢拼凑出一张“成本控制地图”。 前期准备没白费。柴油、营地建材等急需材料准时到位,项目营地如期建成。为压减成本,他研究当地水利定额到深夜,谈判桌上对分包控制价“锱铢必较”。在一、二标段劳务分包合同谈判中,他组织供应商竞争性报价,再以各家清单均价签约,最终在控制价基础上下浮16%,为公司省下可观成本。 派驻海外近两年,薛忠孟没休过一次回国假。“多个人盯着,风险就少点。”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藏着他对岗位的执念。同事们总说:“晚上办公室灯亮到最后的,不用问,肯定是薛主任。”如今,那个初到非洲时还需要翻译软件的年轻人,已成长为团队里能扛事的“主心骨”。 从濮阳的棚户区改造到安哥拉的民生水渠建设,七年商务生涯里,薛忠孟把“多一点”的坚持,酿成了岗位上的“不一般”。除夕夜的灯光、跨项目的奔波、异国他乡的坚守,拼凑出他最动人的模样——以诚心守平凡岗,以韧劲拓万里疆。2020年、2024年两度获评公司“先进工作者”,是时光对坚守者的馈赠,而这份在平凡中生长的力量,正是众多电建建筑人最本真的写照。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