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筑风车,竞赛促攻坚

发布日期:2025-09-16 信息来源:第三工程公司 作者:杨爱琳、韦虹 字号:[ ]

在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的连绵群山中,一座座风机巍然屹立——这里是华电贵州新能源遵义市务川县石朝乡京竹50MW风电项目的施工现场。该项目距县城约20公里,场址以高山低谷地形为主,海拔介于640米至1355米之间,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风能资源丰富。

面对位置偏远、山路崎岖、天气多变等施工挑战,务川风电项目部的建设者们以一场接地气、贯日常的劳动竞赛,全力冲刺年度目标,践行绿色发展使命。劳动竞赛启动以来,大家的干劲愈发高涨。生产经理杨忠山与青年党员贺湘怡连续20个小时坚守在风机基础浇筑一线,嗓子哑了就用对讲机调度,三餐蹲在基坑边匆匆解决。“不是图表现,这个时候我不顶上,心里不踏实。”他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党员骨干们的共同心声。

党建引领,旗帜领航。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咱们这竞赛,不比嗓门大,就看谁干得实!”项目商务经理熊峰在启动会上这样强调。这场以“双满意”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劳动竞赛,涵盖从图纸会审、基础施工、风机吊装到调试运行的全作业流程,展现出项目攻坚克难的强大动能。

竞赛不仅追求“干得快”,更注重“干得巧”。在技术负责人叶伟的带领下,几名年轻员工反复跑现场、勘地形,优化机位布置,预计节约征地补偿近20万元。浇筑班组的党员带头改进施工工艺,合理调度泵车,显著提升了人机配合效率,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有人说:“省下来的不只是钱,更是公司的信誉和建设者的口碑。”

“双满意”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每周项目例会沟通透明,业主、监理单位全程参与,力争问题当日解决;项目班子成员不仅密切关注施工进度,更将职工的“大后方”纳入重要工作范畴:定期进行“电话家访”,了解职工家庭状况,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协调安排“探亲”假期,切实解除一线奋斗者的后顾之忧。同时,项目还将技能培训、安全讲座等课堂搬进工地,助力职工成长。年轻职工小李感慨:“项目部拿我们当家人,我们就把现场的活当自家的事干。”

如今,务川风电项目的风机基础已陆续完工,叶轮吊装顺利推进。通过竞赛团队的共同努力,工期较原计划提前近一个月。

这场劳动竞赛,没有彩旗招展,没有空洞口号,有的只是眉间汗水滚落时的专注、深夜里反复推敲的技术研讨、商务攻坚中的党员担当,以及一个个基础完工后,大家蹲在场坪上吃着盒饭时那句朴实的肯定:“今天干得不错。”

项目建成后,年有效发电量将显著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全生命周期内直接经济效益相当于14.1亿元GDP,耗能指标仅0.05吨标准煤/万元GDP,远低于国家标准,是符合国家节能政策的示范工程。此外,项目通过系统工程设计减少输电损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提供稳定绿色电力,助力乡村振兴与低碳发展,对当地水资源、土地及能源供应无不利影响,生态与经济协同效益显著。

山风拂过,吹动他们沾满灰土的工作服,也推动着风叶徐徐旋转。在这片艰苦却充满希望的山地上,一群电建筑梦人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的劳动故事——不张扬,却足够真实、足够有力。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